20日,黃石市推進人工智能(AI)城市建設新聞發布會在黃石日報智慧融媒新聞發布廳舉行。會上,市數據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江暉介紹了黃石市推進人工智能城市建設基本情況。
人工智能技術正加速演進并深度賦能千行百業,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城市治理、經濟發展和生活生產方式。為搶抓產業變革機遇,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市委、市政府立足黃石市產業發展基礎、城市轉型需要,高瞻遠矚提出了加快推進AI城市建設這一時代命題,研究出臺了《黃石市推進人工智能(AI)城市建設2025行動計劃》及政策措施。昨天(19日),黃石市召開了AI城市建設動員推進大會暨AI應用與發展研討會,對下步工作進行了系統安排和部署。
一、明確目標定位,打造AI創新應用發展先行試驗區
黃石市作為全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先行區、全國“千兆城市”、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全省首批數字經濟示范市、全省“數公基”建設試點城市,數字基礎設施在全省處于前列,全市5G基站超6000座,城市千兆光網覆蓋率達到247%,算力規模超100P;產業基礎扎實,是全省光電子信息產業主要集聚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174家,2024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位居全省第三;數據資源豐富,通過搭建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平臺和城市大腦數據中臺,匯聚公共數據達到34億條,開放數據資源1001個。立足比較優勢,黃石市明確提出“打造全省領先、全國一流AI示范城市”的總體目標定位,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打造一批有較強影響力的創新應用場景,推出一批AI智能軟硬件產品,走出一條“以應用場景牽引產品創新、以產品創新賦能行業發展、以行業發展帶動產業集聚”的具有黃石鮮明特色的轉型發展新路。
二、聚焦“五大行動”,加速賦能高質量發展
黃石市推進AI城市建設重點聚焦“五大行動”。一是實施應用場景創新行動,突出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在社會治理、產業轉型等重點領域重點行業覆蓋程度和價值共創。二是實施AI產業發展行動,推出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可復制可推廣的解決方案、軟件產品、智能終端硬件產品,推動算力產業集群和數據標注產業加速發展。三是實施數據供給攻堅行動,做大數據總量、提升數據質量,建設高質量數據集,形成一批具有推廣效益的產品和工具。四是實施底座建設夯基行動,提升網絡、算力、智能感知等基礎供給能力。五是實施人才匯智提能行動,加強人才保障支撐。
本著“實用、管用、效益”原則,聚焦小切口,本次面向社會發布了第一批應用場景清單,其中社會治理類14個,產業轉型類13個,共計27個。其中,在社會服務方面,選擇政務服務、惠企服務、勞動就業、社會救助、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作為推進重點?!≡诔鞘兄卫矸矫?,選擇交通管理、環境保護、礦山安全、公共安全等作為推進重點。在產業轉型方面,選擇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裝備制造、建材、電子信息、礦山開采等傳統優勢產業,作為推進重點。后期將根據需求分批進行常態化征集發布。
三、加強政策支持,支撐人工智能突破發展
推動AI城市建設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引導和智力支撐,為保障《行動計劃》的順利實施,黃石市配套制定了相關政策措施,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出臺激勵政策。市政府出臺了《黃石市推進人工智能AI城市建設若干政策措施》,每年安排1600萬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算力服務、應用場景創新、首發產品應用、企業培育等。設立不少于2億元的市級人工智能產業基金,重點投向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大模型及場景應用。
二是組建咨詢機構。為確保AI城市建設的科學性與前瞻性,我們組建了AI城市專家咨詢委員會。首屆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共13人,設主任委員1名,副主任委員2名,分為戰略規劃與政策標準組、核心技術與解決方案組、行業應用與場景創新組、數據安全和基礎建設組,將圍繞AI城市建設的重大規劃、重大投資、重大問題,提出決策咨詢意見,為黃石市AI城市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我們堅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各地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社會各界和市民朋友的共同參與下,黃石必將實現全省領先、全國一流AI示范城市建設目標,并將以人工智能為引擎,譜寫黃石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我們也誠摯邀請廣大企業、科研機構、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黃石AI城市建設,共同打造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的“黃石樣板”。
會上,相關部門及相關單位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題一:黃石就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出臺了哪些政策,有哪些舉措?
市經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文明:當前,人工智能正與新型工業化深度融合,我們將從五個方面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持續推動黃石工業向智向新。
一是整體謀劃高位推動。黃石市已印發《黃石市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實施方案(2024—2026年)》、《黃石市前瞻布局未來產業行動方案》等文件,將按照“算網筑基、模型賦能、場景牽引、產品升級、生態支撐”的發展思路,以促進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牽引企業在生產關鍵環節開展智能化改造、打造典型應用場景、解決企業痛點堵點問題。
二是推進工業數據挖掘與模型開發應用。黃石市將不斷強化市域工業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數據資源體系建設,在重點企業推進首席信息官制度,引進培育一批數源商、數據開發商、數據服務商,促進數據盤點、清洗、標注、交易等方面商業合作,鼓勵龍頭企業建設面向行業的高質量數據集。支持黃石高端制造企業與國內人工智能企業、省內優勢高校,在人工智能領域開展聯合攻關,開發應用行業大模型和專業小模型。
三是強化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全流程。依托制造業企業先進的智改數轉基礎,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產品在研發設計、中試驗證、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和營銷服務等制造業全流程的應用,重點打造AI+工業機器人、AI+智慧礦山、AI+運維、AI+質檢、AI+倉庫物流、AI+安全生產等場景。每年評選一批典型示范應用場景項目,給予項目建設主體最高20萬元一次性獎勵。
四是培育壯大人工智能產業鏈條。加強與省內外研究機構和重點企業合作對接,重點謀劃一批芯片封測、機器人、智能裝備等項目,支持滬士電子、晶芯半導體、玖恩智能等重點企業深度參與芯片背板、IC載板、晶圓再生、封裝測試等芯片制造核心關鍵環節,鼓勵三豐智能、邦科科技等重點智能裝備企業,發展智能感知、人機交互、群體協同的高階智能裝備和智能機器人;支持智通電子、長城汽車、天璣智谷等企業研發推出一批AI手機、AI平板、智能穿戴、智能網聯汽車等智能終端產品。
五是加強支撐體系建設。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與教育相互賦能、深度融合發展,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開展復合型人才培養,支持行業龍頭企業與專業機構合建實訓基地,加強人工智能人才儲備。謀劃建設一批技術轉移中心、檢驗檢測中心、產學研轉化中心等人工智能技術服務平臺,全方位支撐人工智能技術在黃石市工業落地見效。
問題二:請介紹近幾年全市人工智能企業技術創新情況?
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應鴻:近年來,黃石市深入推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大力培育人工智能科技型企業,出臺系列相關支持政策,推動人工智能領域技術創新,賦能黃石市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
目前,黃石市有三豐智能、科威自控、邦柯科技等人工智能領域高新技術企業10余家;已建成市級以上人工智能領域產業技術研究院、企校聯合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7家,其中,工業互聯網產業技術研究院成功獲批省級。近年來,三豐機器人等企業承擔省級重大技術攻關項目4項,投入經費1000余萬元(其中爭取上級財政補助經費200萬元),推動黃石市人工智能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了新的突破。
下一步,市科技部門將進一步堅持創新驅動,做優做強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主體,推動黃石市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發展,積極搭建區域數字經濟創新平臺,為加快推進黃石市AI示范城市建設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問題三:當前黃石正全力推進AI城市建設,人才是關鍵要素。請問市人社局在支持人工智能領域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有哪些具體的政策和服務舉措?
市人社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赟:人才是推動AI城市建設的“第一資源”,市人社局緊緊圍繞AI人才的引、育、留,構建起政策有力度、培育有深度、服務有溫度的人才發展體系,為黃石AI城市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在引才方面,我們打出政策“組合拳”。升級“新黃石人”政策,出臺人產城融合發展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行動方案,整合住房保障、創業扶持、稅費減免等政策資源。高層次AI人才最高可獲50萬元購房補貼,AI創業團隊能享受最高15萬元的場租水電費補貼、7.2萬元的稅費減免政策。同時,深化校企合作,以“才聚荊楚?智匯黃石”工程為抓手,針對計算機、人工智能等相關專業的高校畢業生,打造“黃石人才營地”移動服務站,開進省內外高校,吸引青年才俊扎根黃石。此外,我們還組建“招才小分隊”,赴北上廣深等經濟發達地區和省內外知名院校開展精準引才活動,為黃石招攬一批高學歷、高層次的AI領域卓越人才。
在育才方面,我們創新構建多層次培養體系。出臺新時代工匠體系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探索建設“電子信息”工匠培育基地。將人工智能訓練師列入黃石市2025年技能人才需求目錄,鼓勵全市技能培訓機構加大對人工智能人才培育力度,目前全市技工院校全部開設了計算機網絡、電子技術等相關專業,并將AI應用的相關內容納入課程,新增無人機應用技術等新專業。積極探索開展網絡安全等與AI行業緊密相關的專業的職稱評審工作,優化民營企業職稱評審服務流程,讓人才評價更科學、更公正。
在留才方面,我們致力于打造暖心生態。為符合條件的AI人才發放“東楚優才卡”,整合政務服務、醫療保健、文旅休閑等21項專屬服務。升級打造未蘇灣“人才客廳”,集政策宣講、成果轉化等功能于一體,為高層次專家人才提供優質交流平臺。
下一步,市人社局將持續完善政策、強化協同、創新服務,為黃石AI城市建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問題四:AI技術目前在我們黃石政務服務領域,具體有哪些應用場景?這些場景為群眾和企業辦事帶來了哪些實際成效?
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宇清:從去年以來,黃石就開始搶抓人工智能與政務服務融合發展。我們依托黃石城市大腦和本地部署的AI大模型,聯合國內大語言模型頭部企業,聚焦政務服務垂直領域大模型、高質量數據集及典型應用場景建設,構建“模型訓練—應用部署—服務迭代”全鏈條體系,打造智慧賦能、高效服務的政務服務新格局。目前,政務服務數字人“黃小政”、“12345”熱線智能客服、市民之家智能監管等一系列AI技術的成功應用,正助推黃石市政務服務從“能辦”向“好辦”、“快辦”、“智辦”的深刻轉變。
比如:我們打造了全市首位政務服務數字人—黃小政。她以我們市民之家窗口工作人員的影像為模版,一比一真人復刻,集成“視覺”、“聽覺”和“觸覺”多模態感知技術,綜合運用語音識別、語義理解、語音合成、虛擬形象驅動等AI核心技術,經過常態化的本地化訓練和實踐,目前已成功對接政務服務事項1789個、政策文件427個、熱線高頻事項知識點4811個。今天的黃小政,以更加直觀親民的形象、更加智慧全面的能力、更加規范標準的回應,實現了與每一位辦事群眾的生動交流,邊聊邊辦。并且,我們還升級黃小政的語音包,她現在已經開始聽得懂武漢話、黃石話了,這就讓我們武漢城市圈的辦事群眾,體驗感越來越好,家的感覺越來越強。
同樣,我們在“12345”便民服務熱線系統中,引入科大訊飛星火模型和本地化部署的DeepSeek打造智能客服。通過持續訓練和實踐,智能客服目前已能精準的識別市民來電意圖并輔助話務員作答,而且可以同步完成通話記錄、工單信息填報以及智能分派工單,真正做到“秒接、秒派”,還能對多人一事、一人多次、典型重大等訴求進行快速分析歸類,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據統計,自智能客服上線以來,熱線咨詢處理能力提升1.2倍,訴求分派準確率提升35.2%以上,平均處置時間縮短21.5%,人工客服壓力顯著降低,用戶體驗感、滿意度直線提升。
下一步,我們還將抓緊在全市房建市政工程領域推行智能輔助評標改革,著力排除人為干擾,防范圍標串標,持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更加公平公正、標準規范、便捷高效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環境。(記者 羅煒 魯冰兒 龍鳳/文 李航/攝 曹靚 彭喆 張曉適/視頻)
編輯:嚴逸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