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通報表揚了“惠民公積金、服務暖人心”全國住房公積金服務提升三年行動2024年度表現突出集體和個人,湖北4集體7人上榜,其中黃石市住房公積金中心工作人員高攀榜上有名。
在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中,高攀牽頭制定31條惠民惠企政策,有效提升繳存人購房能力,助力市場企穩回暖。他帶領團隊將貸款逾期率從2022年的0.3‰降至0.06‰,保障資金安全高效運轉。2024年,他牽頭推進公積金業務辦理模式改革,構建“四統一”標準化體系,高質量建成10家住房公積金旗艦店,實現了“都能辦、就近辦、全辦好”的服務目標。
這是黃石市住房公積金中心在全國住房公積金服務提升三年行動中聚焦民生領域精準發力的一個縮影。
服務提升行動開展以來,市住房公積金中心抓重點、補短板、破難題,允許在校大中專學生預繳住房公積金,將新市民、個體工商戶以及新業態人員等靈活就業人員作為繳存擴面新增長點,3年來累計歸集127.21億元。黃石因城施策,先后出臺“商轉公”“帶押過戶”、先提后貸、降低首付比例、支持多孩家庭貸款購房、提取住房公積金用于適老化改造等政策,為12458戶家庭發放住房貸款54.25億元,房地產市場占有率提升到30%。
黃石聚焦村干部(社區)、靈活就業人員、非公企業職工、在校大中專生“四類人群”,將他們作為繳存擴面新增長點,實行“零門檻、享補貼、自由取、同權貸”的政策,吸引他們“愿繳盡繳”;深入開展“五進宣傳”,聽取企業、群眾訴求,不斷增強企業和群眾建繳意識,持續擴大制度覆蓋范圍,制度覆蓋率從56%提高到76%。
圍繞“保交房、改危房、換新房、住好房”等四個方面持續擴大住房使用渠道,率先出臺提取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提取公積金用于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及適老化改造,支持父母、子女住房公積金打通使用,支持“以舊換新、以小換大”,允許靈活就業人員一次性補繳6個月公積金即可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等31條惠民新政,幫助繳存人解決“買得起、住得好”的問題,最大限度讓住房公積金政策活起來,讓繳存老百姓購房更實惠。
主動參與新型城鎮化“雙集中”試點工作,出臺了繳存有補貼、購房有優惠、貸款有貼息、風險有防控的一系列優惠政策,滿足縣城返鄉就業創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農業轉移人員等三類人員多元化住房需求,充分發揮了住房公積金在新型城鎮化中的住房保障作用,切實為農業轉移人口解決“進得來、留得下、住得安”的問題。政策出臺后,陽新縣近3000名農業轉移人口建繳了住房公積金,為106戶在大冶、陽新購房的靈活就業人員家庭發放貸款4114萬元。
為了更好適應房地產市場供求變化,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黃石進行了住房資金管理改革試點,通過將住房公積金、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商品房預售資金三項資金實現統一管理,進一步加強資金融通,實現了資金效益最大化,真正讓老百姓盼望的住宅維修資金用起來,把老百姓交納的預售商品房資金管起來,最大限度滿足居民住好房、安全房需求。目前,我市新建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系統正式上線,實現了對預售資金的收存、支取、使用進行全過程監管,確保資金專款專用,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有效防范了資金挪用風險。
聚焦服務模式改革。在全市設立10家住房公積金旗艦店,為繳存職工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務,實現了住房公積金業務多網點“都能辦、就近辦、全辦好”。自住房公積金旗艦店運行以來,共受理各項業務9118筆,累計受理貸款332筆,累計發放貸款11026萬元,辦理提取1921筆。
3年來,市住房公積金中心堅持數據賦能,推動31項高頻業務“智能辦”“掌上辦”,實現綜合離柜率90.88%。從“多頭跑”變成“一次辦”“一網辦”,切實解決群眾辦事難、流程繁、時間長等難點痛點,不斷提升繳存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記者 丁歡)
編輯:熊鷹